从这里开始就是正文。
第5回:鹤见的传统艺术(之三)
最终更新日2024年11月7日
鹤见区生麦传来的“蛇和蚊子都祭”,以前每年6月6日原本宫地区一起举行,明治中期开始在本宫的道念稻荷社和原的神明社两个地方举行。据报道,在山梨县身延山的奥院深处,流传着大蛇化身为蛇的七面山修行的道念和尚,顺道去生麦时建立了道念稻荷社。
距今400多年前,生麦是半农半渔的村庄。那时,村子里有一个模范青年。青年在村民的照顾下迎来了美人的妻子,幸福地生活着,但是妻子却因为偶然的病而趴在了地板上,没有丰厚的护理效果,就出发去了那个世界。妻子屏住呼吸时,男子向妻子约定:“我再也不会再娶妻,一时也不会忘记你。”
可是,妻子的四十九天还没过,男子在村民的照顾下迎来了陪伴。再婚后的第三天,妻子和丈夫一起回老家了。途中,口渴的妻子为了喝路边池塘里的水,在丈夫的支持下向水面伸出了脸。本应美丽的妻子的脸映在水面上,变成了可怕的大蛇的脸。吓了一跳的男子不由自主地放开了支撑妻子的手,妻子一下子沉入了池子里。
不可思议的是,一天突然阴天,大风吹起了大雨。闪电闪闪发光,雷鸣般的大暴风雨,池塘里出现了大蛇,想让男人喝一杯。
这时男子惊讶地说:“啊”。忘记了最初的妻子去世时发誓的事情,我想这是对迎接第二次妻子一事的惩罚,于是在心中向亡妻的灵魂道歉说“原谅我”,一边念佛一边逃回了我家。然后,每天为亡妻祈祷冥福的话,第6天不知从哪里出现了大蛇,像滚滚一样在家周围转来转去,黄昏时消失了。男子只是一个劲地在家里向神佛祈祷。
村里的老人听了这个故事,告诉我:“家屋檐下放菖蒲、糯米草、蚊帐的话大蛇就不会来。”立刻各家在屋顶上捆上菖蒲、糯米草和蚊帐,第六天出现的大蛇看到这束,很遗憾地离开了。
自从这件事发生后,在生麦村,以蚊帐为材料制作了大蛇,让孩子扛着自己家的周围,作为佛的供养制作了柏饼,招待孩子们。因为最初举行的是6月6日,所以为了长期传达大蛇的德行,为了祈求瘟疫消退、丰收,把6月6日定为吉例的活动,一边喊着“蛇和蚊子都出来了,比太阳还要下雨......”,一边在村子里转来转去,祈求干旱、下雨、驱除丰年大渔。
另外,在稻荷的告知下,还流传着“为了祈祷疫病消退和海上安全以及孩子的成长,用蚊帐制作了大蛇,在氏子中旋转”。
自古以来,据说扛着大蛇身体就会变得健壮。蛇和蚊子在祭典结束后,孩子们就去鹤见川河口流大蛇(现在考虑到环境而没有流)。据说过了这个节日,孩子们就被允许进入大海。
本宫保存会是道念稻荷神社,生麦保存会在原神明社境内形成长15间(约27米)、腰身3尺多(约1米)的蛇体。眼睛是贝壳,舌头是菖蒲,角是树枝,尾巴是2尺左右(约60厘米)的木剑,很多孩子们扛着这个蛇体,把蛇头插入町内各家的门口赶走家里的瘟疫赶出去。“蛇和蚊子都出来了~从太阳开始下雨~哇哇~哇哇~哇哇~好哇~好哇~”,祭典的最后在生麦小学的校园里让大蛇战斗,使祭典气氛高涨。
现在两个地区都在6月的第一个星期天进行。被指定为横滨市无形民俗文化财产。
伴奏也被称为“祭典伴奏子”,可以说是祭礼的象征。鹤见区内有江户时代和明治时期开始的7个伴奏。这些伴奏源于神田伴奏子、葛西伴奏子等江户伴奏子为源流。江户伴奏子有山手流派和下町流派,鹤见区的伴奏则继承了其中一种流派,但也有继承其中一种流派的流派。祭伴奏由笛子1、大鼓1、小鼓2、铜锣1 5人组成,所以也被称为5人伴奏。
演奏曲目根据伴奏联合会的不同而不同,生麦伴奏子则是“打入・早・圣天・镰仓・国固・四丁目・(玉込)・四丁目・早・油炸”。
镇守的祭礼上有夜宫的伴奏,祭礼当天全天热闹地供奉着伴奏。鹤见区的伴奏联合会的特征是,在家家户户户巡回举行的狮子舞“驱魔”。据说这是从明治后半期开始作为驱逐恶灵的正月活动而举行的。
区内的7个伴奏联合会也因为后继者难等原因中断了,现在继承的只有生麦伴奏子、潮田伴奏子、市场伴奏子。生麦伴奏子被认定为横滨市无形民俗文化财产。
伴随着伴奏舞狮、丑女、跳葫芦舞。
根据各地的祭礼、正月的角付、婚礼、各种团体的周年活动等委托出演。
所谓木遣,是指砍伐的木材和沉重的石材等,喊着声运送的工作。然后,当时为了配合彼此的呼吸,像吆喝一样附上即兴诗歌唱的工作歌就是木遣歌。在拉祭礼的花车和礼金的座位上也能唱的木遣歌,据说有近千年的历史,从很早以前开始就由消防工人和消防人员传唱。据说东京木场的木遣是德川家康在建造江户城时带来的木材商传来的,鹤见的木遣歌也继承了江户木遣的传统,从江户时代开始持续至今。木遣歌现在由鹤见鸢工匠组合继承,鹤见传承下来的木遣歌有108首,但实际唱的只有10首左右,没有乐谱,歌词和调子都是口传的,所以每个月3日一定要练习。
在出发仪式、上栋式、幼儿队列、大家和祭、总持寺的节分祭、地区的祭礼、学校的纪念仪式、婚礼等场合应委托出演。此外,还向江之岛、香取神社、大山等地进行木遣奉纳。
文责:鹤见历史会会长四元宏
本页的咨询
页面ID:796-171-204